8月,比特币价格最高突破3万元,8年间增长超过500万倍。
今天,我们聊聊比特币背后的故事。
新淘金时代:内蒙古比特币矿工的“淘金生活”
原作: Zheping Huang & Joon Ian Wong, 编译: Anna, 本文译自: Quartz, 来源: 硅谷精英程序员, ID: sv_engineer, 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新会立场。
十年前,沙漠中的内蒙城市鄂尔多斯曾凭借煤炭经济繁荣一时。
但伴随煤炭热潮的消退,鄂尔多斯却仿佛成了一座鬼城,四处可见被闲置的、未完工的建筑。
所幸,如今的鄂尔多斯仍然拥有着诸多优势:廉价劳动力、充足的土地资源,以及最最重要的一点——便宜的电力。这就使得鄂尔多斯能敞开怀抱接纳各类新产业,摇身一变成为新经济热土。
这其中的一位新来客就是比特币。
这一无国界数字货币的市值如今已达700多亿美元,相比年初涨了超过四倍。伴随着这样的涨势,比特币引来了众多政府、银行、以及小企业家的注视——比特币将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数字黄金。
如今,鄂尔多斯(人口200万)已然发展成了一大比特币矿业中心。所谓比特币挖矿,就是指在数字货币系统中进行批准交易、生产新比特币的过程。
剑桥大学替代性金融中心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大型比特币矿池都在中国。于是,在比特币这个有望改变国际交易形式的新产业中,中国俨然成了一支主导性力量。(编译者注:矿池是指通过共享资源来提高比特币发现几率的成队矿工)
我们采访的这座矿池坐落于城市郊区一个老旧的工业园区中。
矿池共有50名员工及八幢单层的、像仓库一般的建筑。这些“仓库”每间都有150米长,其中的七间“仓库”共装有21000台机器。而这些机器,就代表了全世界比特币网络中接近4%的处理能力。矿池中剩余的4000台机器则是用在莱特币上的。莱特币又是另一种替代性数字货币,过去几个月价格也在增长。“仓库”的旁边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内有办公区、食堂及矿区工人们的宿舍。
鄂尔多斯的一间“仓库”中,架子上放满了莱特币挖矿机器
这个月,记者前往拜访了鄂尔多斯的一座矿池,和矿池的员工们进行了交流。
在矿池工作可以说有种乏味和离奇交织的感觉,但不同的是,这儿的工作不会在体力上有太高要求;且工作环境整洁干净、温度恒定,不像煤矿开采、铝矿冶炼、化学工程等当地的传统行业工厂那样对员工身体健康有影响。
投资比特币:如同一场赌博
我们拜访的矿池是由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运营的。从字面上就知道,这家母公司位于鄂尔多斯东边644公里左右的中国首都。矿池本身是从2014年就开始运营的,只是2015年,比特大陆公司才将其接手过来。
在矿池工作的是50名鄂尔多斯本地居民,他们基本都是二十来岁,工作内容主要是维护为客户生成加密货币的机器。员工们很少有人懂比特币相关的专业知识,但许多却有过投资加密货币的经历。
比特大陆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把挖矿机器放到架子上
比特币“就像赌博一样”,28岁的Han Lei这样说道。
Han自打矿池开业后就一直在做机器维护工作。他总共在莱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上投资过2万元(约2987美金),但唯独没投过比特币,原因是他觉得比特币的价格太高了(目前为4000美元一枚)。“毕竟我自己是不太懂(比特币)的,”他说道,况且也没时间时刻关注价格。
比特币挖矿:一年365天,每分每秒都在挖
在比特币的世界中,时间就是金钱。
每隔10分钟左右,挖矿机器就会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决出一名胜者。根据比特币系统规定,胜者可以赢取12.5枚比特币。这个竞争过程类似于猜保险箱密码,其密码组合有数十亿种可能性。能最先猜对组合的矿工就能最先解锁保险箱。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拥有的机器越多,赢得比特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比特币矿工们每天创造近七百万美元的价值
为了保证最高的运作效率,矿工们就要确保自己的每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转。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连轴转。这样一来,最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运作与维护”部门。前面采访的员工Han与Hou就是这个部门的成员。他们与其他20名同事一起,日夜通过笔记本监测机器的状况;他们还要“亲临战场”,去到装机器的八间“仓库”里,检修那些出故障的机器。
比特大陆公司的一位维护工人正在监测比特币挖矿机器
“这些机器很容易损坏,所以我们要采取很多防范措施。”比特大陆公司挖矿工作的总监管Yu Linjia如是说道。
“这些机器很容易损坏……”
内蒙的夏天,气温一般能超过30度;而“仓库”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5到25度之间。这个时候从户外走进矿池,能让人身心为之一爽。
走进仓库,昏暗的光线与机器的绿色LED光交织,颇有些外星球的气氛;连在机器上的小风扇和嵌入墙体的大风扇一起,一个劲地发出吵闹的嗡嗡声。员工进入的时候,都要戴上耳罩才能工作。
鄂尔多斯比特大陆矿池的维修工人
矿池的机器太多了,总共有25000台,所有随时都会有机器出故障。维修工人们每天都像在打地鼠一样:一个修好了,另一个故障机又会出现。“我只能尽我所能检查尽可能多的机器,”Hou说道。他每天早8:30到晚6:30都是在检修机器。
“我只能尽我所能检查尽可能多的机器。”
Hou表示,有时候只是把七间仓库里的比特币挖矿机器过一遍就要花上他一整天。每间仓库有大约50排架子,每排有60台机器,基本上每隔10分钟就有一台要出故障。天很热的时候,尽管机器有内部温控装置,还是会像普通计算机一样过热,导致故障率翻番。今年七月中旬,鄂尔多斯的温度一度达到36度。Han表示,这种时候故障率太高,根本忙不过来。
Hou Jie,24岁,是一名矿池的维护工人。他与其他七名同事一起住在矿池边的一间宿舍里
矿池的工作虽然对体力要求不高,但仍然非常耗费精力。
Hou的家住在鄂尔多斯的市区东胜区,距离工作的工业园区仅70公里。但他自打七月末进入公司以来就没有回过家,一直和同事们住在办公楼的八人宿舍里。
这些建筑中仅有一座装着莱特币挖矿机器,其余都暂时闲置着。我们前往采访的时候是下午五点,正好看到三四个工人在玩投篮。
孤零零的篮球架
“每天都要修坏掉的东西,我觉得还蛮有成就感的。”Hou表示。但他也同时承认,尽管工作非常繁忙充实,仍然让他觉得“有些乏味”。
废墟中重生的比特币矿池
受煤价下跌及当地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影响,如今的工业园区遍布着未完工的、废弃的建筑。在这样的环境中,矿场的存在就显得非常突兀。
比特大陆矿池的一位清洁员正在用拖把清洁放置机器的架子
比特币矿池和之前的工业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都要耗费大量电力。
Su Jiahai是比特大陆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对接人,他告诉我们:由于当地政府提供了7折的电力优惠,比特大陆和其他许多“云服务”公司都纷纷来到园区落地。矿池每小时会用掉兆瓦的电,基本等于一小时内12000个家庭的用电量。即便有折扣,每天公司在电费也要花掉39000美元。
尽管比特币矿工们是在虚拟世界里赚钱,但是也一样逃不过现实生活中的障碍。
比如冬天的时候,由于河流结冰、降水减少,靠水电站获取廉价电力的矿池就会遇到困难。这种时候他们就只能把所有的机器设备装进卡车、艰苦跋涉运到别的地方再组装。Liu Tao,比特大陆一位负责挖矿作业的总管告诉我们: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去的就是内蒙古,因为当地能通过燃煤提供稳定的电源。
比特币挖矿行业:将提供更干净清洁的工作机会
自鄂尔多斯政府采取措施振兴当地经济以来,许多当地居民都获得了新的工作机会,27岁的Jia Kai就是其中一位。Jia在一年前来到矿池做维护工人,在这之前,他在附近的一家肥料厂工作,工作内容是添加剂精炼。Jia表示,之前的工作不仅累,还有害健康。相比之下,目前这个维护机器的工作既“简单”,“工资也高”。
工人们在矿池边的饭厅里吃晚饭
Jia没有向我们透露自己的收入情况,原因是他说比特大陆公司禁止外泄这种信息。但是另一位工人则告诉我们,每月的基础工资大约为4000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内蒙古地区最低工资的两倍还多。
Wang对自己现在的职位颇为乐观。“我们国家已经越来越认可(比特币)这个行业了,这是件好事儿。”Wang说道,“政策支持是初创企业最需要的东西了。”
至于之前采访的维护工人Jia,他似乎只有一件事不太满意——附近一家药厂排放的有害气体总是会飘到矿场来。“每到晚上我鼻子里都有被气体刺激的感觉。”他如是说道。
– END –
| 钱志新教授 |
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加入智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