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们大跌后大涨,有人跳楼有人发财,知道差距在哪吗

前一篇推文里《 大刀砍韭菜,别慌,一文告诉你ICO代币与比特币们的区别

各大币跌得惨绿,经过昨天和今天的大幅回升,大悲大喜的人都有,你知道这中间的差距在哪吗?

在于  学习, 认知,心态。


看看三大币的强势回归


再看看这张图片

是不是亏钱后方知学习的难能可贵? 有了认知,就再也不会因为大跌而惴惴不安,也不会因为涨了一点就紧张了。否则怎么知道心中有数。。。

今天再推一篇文章,只希望你以后听到比特币的时候,不要只会傻傻的说一句:骗人的。

数字货币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1,数字货币的定义

数字货币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但现在比较能达成共识的一个解释是,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为DIGICCY(英文全称为Digital Currency),是集合了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的优点的一种新型电子化货币。

以比特币为例,该数字货币呈现的特点不仅有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支付功能,并且通过其自身密码学构造同样具有更安全的转账功能。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不需要法定货币作为其基准货币,可独立发行,自由交易,目前全世界的数字货币种类繁多,截止到2017年5月份,全球数字货币种类接近上千种。

2,数字货币的原理

2.1自由意识的提出——货币的非国家化


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A.Hayek)在其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当中提出了关于竞争性通货的理论。其认为,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一直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为了使自由社会得以维系,就必须防范通货膨胀并引入竞争性通货,取消政府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利,允许私人企业发行自己的货币,并且在流通中没有任何限制。

2.2比特币意识萌发——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作为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主张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其主要内容为:货币供应量的不规则变动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如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从总体上看,货币需要量是可以预测的,货币当局应该按照货币需求量进行或供给,并使货币稳定增长。

如果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出现一个所谓的“货币当局”,在货币供给量上不能产生通货膨胀(总供应量恒定),并且按照货币需求量来进行供给(供应速度一定),无疑,比特币的2100万总恒定量及其共识机制对于货币稳定的产出都在一定层面上满足了弗里德曼的这些设想。

2.3数字货币行使的法币属性


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流通,通常情况下要满足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属性。

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只要满足上面的基本职能,那么这个一般等价物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就目前来说,比特币行使的职能主要还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还有一定的支付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显示的是其作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而贮藏手段由于其暂时币值的不稳定,包括没有法律背书的特点,该属性没有完全被提现出来。

2.3.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本身货币有计量单位,商品通过货币单位来将其价值进行外在表现,例如商品标价。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和换算是分割比较细致的

1BTC = 1比特币

1BTC = 100cBTC = 100分比特币

1BTC = 1000mBTC = 1000 毫比特币

1BTC = 1 000 000μBTC = 1 000 000微比特币

1BTC = 1 000 000 00Satoshi=1 000 000 00(纪念比特币发明人中本聪Satoshi)而细致的价值分割可以满足近乎所有的价值尺度方面的要求,并且用来支付。

2.3.2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通常来说,交换媒介必须是真实货币。但是随着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交换媒介也从现实转向虚拟。可以考证的比特币第一次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在2010年5月22日,一个名为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在比特币平台上以一万个比特币向一位爱好者“购买”了两个价值约25美元的Papa
John’s披萨。当时,Hanyecz认为其所“开采”的比特币价值约为0.003美分。这也是有记载的史上首宗以比特币作为支付货币的交易。而现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一些国家逐渐放开了比特币作为支付货币的限制,让数字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称为现实。

2.3.3世界货币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比特币本身由于其点对点、匿名化及去中心化的特性,在国际支付领域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其展现了良好的跨地域特性让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变的快速而有效。另外一方面,黑色经济的介入也让比特币作为世界公认货币的路途充满挑战。

3.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委员会对我国比特币发展的统计,2016年我国比特币年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占全球比特币交易总量的
90%以上。截止到2017年5月,比特币市值达到
374.8亿美元,同期以太坊市值由73.1亿美元增长至213.2亿美元,瑞波币同期市值由19.6亿美元增长至92.8亿美元。虽然比特币市值居高不下,但是市场占有率却有下滑趋势,在2017年5月,比特币市值占比由59.1%进一步下降为45.62%。

通过分析国内各交易平台的交易规模,OKCoin币行(占比31.3%)、比特币中国(占比26.2%)和火币网(占比25.1%)三个交易平台的交易量最大,三者合计占比超过80%。

4.数字货币的产业应用领域

4.1个人支付领域


由于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货币在支付和转账领域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稳定和广泛。2017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5831万人,年增长率为14.0%,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现有电子支付领域的基础是牢固的,比特币支付只能让流程更加多元化。从现有的手段来说,多种代币相互转换,及代币对法币转换,智能钱包的设计会让多种类数字资产变现途径变得多样,并且周转更加快速,支付更加便捷。

现全球支持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国家大概15个,例如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甚至包括非洲,和墨西哥等国,而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主要被用来支付诸如学费,日常购物,甚至旅游,咨询费用和一些国家股票购买的费用等。

企业支付领域


由于现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没有法律背书,在企业间流通作为支付手段在全球来说还是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各国并没有放弃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方式可能性。就我国而言,国家级信用数字货币还尚在研发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提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将由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企业级的支付方式将因信用数字货币的产生根本性变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让企业级支付的流程缩短,减少资金回笼时间,越来越多的去中心化应用也会让企业级支付变得更加高效。

数字货币参与支付让支付变得更加灵活、安全,可对第三方支付的担保交易产生替代效应。首先,智能合约可定制,使得企业交易双方对支付条件的设置更加多样化。其次,智能合约是程序化执行,相比第三方主体对支付过程进行控制,能够避免第三方主体的信用问题。最后,付款方使用条件支付功能,可以直接支付给收款方,而无需将资金支付给第三方,避免第三方持有资金的安全问题。

数字货币条件支付功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很好的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以及交易过程中资金流与交易流的同步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

所有关于区块链你想知道的那些事

1, 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Blockchain)是最具体革命性的新兴技术之一,因区块链技术首先作为底层技术应用于比特币,所以大多数人是通过比特币才了解到区块链,但区块链不等于比特币,如果坚持两者等同的看法将大大低估了区块链自身价值与意义。

狭义上来说,区块链是将数据区块以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上来说,区块链技术是构建在点对点网络上,利用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储存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产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来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构架与计算范式.

2,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区块?区块代表现在,包含过去与将来的信息。每当一个区块完成便成为过去的一部分并让位于新的区块。完成的区块是过去事务的永久记录,而新事务记录在当前的区块中。整个系统以这种方式循环工作,数据永久地保存下来。每个区块包含一些或所有近期事务记录以及上一区块的引用。

所有数据记录在区块上,块与块相连接,因此称为区块链。

区块链网络是独立节点组成的点对点网络,节点间通过发送信息进行通讯。每个节点都有一份账本,节点不必与全网所有节点相连,连接部分即可。区块链网络(如图3所示),其独特的工作原理特性给自身带来了核心特征。

3.区块链的核心特征

去中心化、去信任(交易透明)、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是区块链的四大核心特征。

3.1去中心化

数据的存储、传输与验证过程都是基于分布式的系统结构,不依赖中心管理机构。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相等。以金融行业为例,采用区块链技术可降低基础设施费、交易费并缩短交易与结算时间。

3.2去信任(交易透明)

数据库和整个系统的运作是公开透明的,并且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密码学原理进行签名,交易不可伪造,因此,在系统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节点间无法欺骗彼此,无需信任也可以进行交易。

3.3集体维护

区块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任一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工作。

3.4可靠数据库

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数据库拷贝,除非控制了系统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算力,否则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认为最多次出现的相同数据记录为真。系统中节点数越多,数据库的安全性就越高。上面我们提到区块上带有时间戳,具有可追溯性。

区块链在我国的发展

4.1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在《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一书中将区块链的应用层次划分为1.0、2.0和3.0三个阶段:区块链1.0时代:应用于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区块链2.0时代:金融相关领域及智能合约,包括智能资产、公共记录、鉴证等;区块链3.0时代:超越了货币、金融、市场范畴,在政府、健康、人类大规模协作等领域,进入可编程化社会。其发展过程及普及程度如图4所示。

2015年,我们大部分还是通过国外项目的进展获得的区块链信息,国内真正开始的节点始于大金融机构的在区块链方面采取动作,银行间企业间组建联盟、研究实验室等。

2016年区块链元年,国内区块链项目大体处于概念设计、小范围试验阶段,成型的商业模式较少,真正直面痛点的解决方案更是少之又少,在应用层面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技术打磨和经验积累。监管方面,处于无监管状态,所有尝试都像在摸石头过河,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或变革,政策方面,到2016年底,我们欣喜地看到区块链技术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揭示了国家层面对新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过去技术与经验的积累基础上,许多项目将从概念走向应用,各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测试成功的消息屡见报端。监管方面,国家有望出台监管指引,企业及联盟已出行业自律规范,政策方面,以贵阳为代表的先行派,陆续推出支持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的若干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性土壤。因此,2017年将是应用落地,发展提速的一年。

在整体上来说,区块链在技术、应用、监管、人才的发展进程方面都还属初期阶段,距全面应用还要有3-5年的时间。

4.2区块链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落地


区块链快速在各个行业中进行应用,以金融、非金融领域进行划分,已展开应用的公司及实施应用领域如表1所示。

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传统企业不轻易接受改变,还在观望;另一方面,金融领域对区块链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行业涉及监管及复杂的审核流程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进程属审慎实施,或在小范围进行测试。

4.3区块链行业趋势


区块链的未来已来,且开始流行,对于其发展方向,不论业界人士还是传统企业都充满了期待。今年5月,由中国信通院编写的《全球区块链应用十大趋势》报告,针对区块链行业在应用、区块链类别选择、技术、安全、投资、监管、专利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做了全面的剖析。

行业应用方面,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落地,并且从金融领域非金融领域渗透扩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降低成本、提升协作效率等优势,将受到传统企业的青睐,出现更多的企业级应用,不同于公有链,联盟链或私有链将成为企业级应用首选;技术方面,更多的应用案例推进技术成熟不断发展,交易峰值、交易确认用时等技术参数都将不断地得到优化提升;与云计算、物联网等其他技术融合发展,降低企业应用的部署成本;快速发展产生的安全性需要引起充分重视;跨链技术是通向价值互联网的关键,各链间的互联互通将成为未来讨论重点;ICO融资模式蓬勃发展,风险与监管值得关注;更加重视区块链技术专利保护;区块链标准、监管体系逐渐成形。区块链技术将更好地融入企业组织,带来三方面的改变:企业组织逐渐扁平化、开放化及智能化。

未来,区块链将深入与传统企业结合,降低企业区块链技术部署成本、提高协作效率,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什么是ICO?

什么是ICO

ICO是Initial Crypto Token Offering,顾名思义,指的是新型加密数字货币创新创立企业或项目通过即将发行的加密货币筹集资金,资金用于企业启动资本或项目概念设计向现实转化。

ICO的作用机制?

一般情况下,一份白皮书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介绍、项目需求、融资需求、项目开拓者的代币持有量、接受的加密数字货币/Token类型以及ICO持续的时间等;及其他文档、目标以及其他有助于潜在投资人了解并评估该项目的信息等。由于ICO发生在项目完成前,项目细节的全面性及透明性是获取信任与投资的关键。

ICO一般至少持续几周的时间,个别ICO项目案例中,设置一个总的融资额度,如果成功融资充足的资金,项目开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如果资金未筹集到公司最低要求,则重新返回到支持者手中,ICO失败。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融资需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项目启动或完成

ICO结束后项目启动。Token在数字交易平台上进行流通,其价格也受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波动、项目进展资讯以及新增特性等影响。

ICO与IPO传统融资方式比较

ICO与IPO相同在于都是集资,不同的是,ICO发行不涉及股权,而ICO投资者在产品或服务初期进行投资。其优势在于引导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项目获得启动资本、用于筹建团队并创立。

从范围上来说,ICO无国界。国外公司可在中国进行ICO;国内公司也可在国外进行ICO。

而IPO一般都在国内进行,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也需要符合当地上市要求。

从融资门槛上来说,ICO无融资门槛。主体方面,ICO 可以一个项目,一个基金会,一项技术,甚至一个个人都可以募集。

IPO在主体资格、经营时间、注册资本、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管、会计指标等各方面均有要求,相比门槛较高。主体方面,IPO需要是一个依法设立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且持续经营3年以上。另注股本条件、财务条件。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在投资者专业度方面,ICO 对投资者本身没有太高要求。

IPO投资者方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备案管理细则》中明确相关要求。

出自点量金服,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财神小编删除。

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介绍,这篇文章是财神看到最为透彻的,《 讲解比特币原理与运作机制最易懂的教程了(精读补脑)  》

更多阅读

还旧眼看比特币,将会错过最精彩的未来

挖矿的矿工都赚疯了!揭秘川西地区的比特币超级矿山

RMBCoin非终结者,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仍是主角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便点赞,以资鼓励!你的满意与支持、吐槽与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

 END –

财神下山 :lit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