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景辰
最近ICO遭遇最严厉的清理整顿监管,周五晚上21点左右,中国证券报的一篇《【重磅独家】更大风暴将至:监管酝酿取缔比特币交易平台》悄然出现,9分钟后,财新网跟进一篇《虚拟货币交易所时代结束》,看似热闹,但细细想来,这应该是国家清理整顿ICO,下一步大概率将会要求各ICO按照众筹的原始代币退回,就是好多小散韭菜朝思暮想的把钱还我我不玩了的现实版,已经套现离场的庄家手里没币了,怎么清退?所以智能又回来藉由监管的信号做空一把,低价买币准备清退事宜,小把戏。
我们今天想谈一谈ICO过后,比特币的前景,比特币将成为货币吗?比特币能取代黄金吗?比特币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来看货币的定义:
1.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2.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东西,包括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
3.流通中的纸币
在金融危机中声名复兴的美国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曾经开玩笑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其是否能被人接受。”
所以重点是在于由法律规定强制使用,货币的实质是信用,本质是权利。货币的职能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流通、贮藏、支付、世界货币的职能,得让大众都承认。
有了信用,货币才有价值,才有了流通的可能,没有信用货币就一钱不值,信用越高价值越高,币值越稳定贮藏价值就越高,币值升值的可能性就越大;流通范围越广。
拥有货币就拥有于此货币价值相等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货币必须能够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与各国法币进行可自由支付结算,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以上是货币的基本属性,不论纸质货币还是虚拟货币都必须满足货币的基本属性才是真正的货币!
比特币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数字货币,而数字货币又分为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虚拟货币包括有交易价值的Q币、游戏币,比特币现在是和Q币处于同一性质的虚拟货币。电子货币又分为两部分,一是货币电子化,即持牌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方式,将货币的流通、转移、支付通过电子信号的方式进行。本质是持牌金融机构依托牌照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二是电子化货币,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现有体系完成相应的功能。
现在我们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涉及的就是货币电子化的范畴,而未来还可能出现传统电子化形式之外的由央行发行的新的电子货币,在流转、支付、交易、结算的过程中与货币电算化有区别,但具体如何落地实施还在探索,暂时也没有明确时间表,但是一定不会是比特币。
因为发行货币仅是央行职能中的一小部分,央行核心职能在于宏观经济管理,制定货币政策、反洗钱和KYC过程、防止利用金融体系为恐怖活动融资、防止不当得利的转移。在监管市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失灵时,需要有机构进行适当干预,即便未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技术成熟,也只是说央行的部分职能可以通过数字货币技术完成。
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备受追捧的原因在于可以抑制住央行超发货币的权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旦比特币成为货币,我们倒不用担心通货膨胀了,但是一定会发生持续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这也决定了比特币没法当货币。如果用比特币来衡量债务,负债的人发现债务每天自动上涨,那么金融市场就难以为继了。
依据日常经验,当手里的货币增值的时候我们会保存货币,而当货币贬值的时候我们会花掉货币。因为比特币的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市面上的比特币不会凭空增加,所以比特币如果成为货币,会不断出现增值的现象,而人们则会保存、贮藏货币,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如果再次发生类似1930年经济大萧条的通货紧缩的话,在各种经济冲击和金融危机面前,比特币作为货币将不具备货币政策这一有力的武器。
另外,央行的自主货币增发政策和有政府信用背书的银行还能刺激产值,举个小例子。
我们假设有位开发商刚有一个大工程竣工,赚了100万,他把这笔钱存到银行,现在银行拥有了100万,然后有一位资金不足的水产商人想建一个贸易码头,但是他资金不足,所以他想向银行贷款100万,银行觉得可行,而且账户上刚好有开发商存的100万,就给了他100万的授信额度。
商人找到了开发商请他来建设水产码头,价格刚好又是100万,商人给开发商写了一张100万的支票,开发商拿着去存了银行,现在开发商户头上就有了200万,而银行保险库里实际只有100万。
如果恰好遇到海啸灾害,开发商建设用的钢铁炼,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铁矿石涨价了,那么工程因为不可抗力也要涨价,可能涨到了200万,那么开发商就要向水产商人多要100万,水产商人虽然不高心但也必须理解,又去说服银行贷给他100万的额度,又给开发商开了100万的支票,开发商再次存进银行,现在开发商户头上有了300万,但是银行呢,从始至终只有100万。
依据目前的状况,这种涨价游戏还可以玩7次,也就是说银行保险库虽然只有100万,但是银行可以依据这100万贷款出去1000万,这就意味着我们银行户头上那些钱,90%只是数字而已,而没有实体的货币对应。
听起来像是一个庞氏骗局,但是这是银行和开发商及水产商人对未来的信任,因为不管是银行和开发商都信任水产商人在未来码头建好之后,会赚得客观的利润,将银行的贷款连本带利的还清,即使到时候开发商要把户头的现金提走,银行也能应对自如。
那我们想一下,如果这里的货币应对的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没有一个能够依靠着信用给水产商人一个授信额度的银行,水产商人给开发商的就是实打实的比特币转账,而水产商人又没有这么多比特币,这笔生意可能出现吗?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被这一问题所困扰,直到在基于对未来的信任和有公信力的中心化的银行出现。
《国富论》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如果地址、织布工或者鞋匠赚得的利润高于养家糊口基本所需,就会雇佣更多助手。
如果没有这种资本的投入或者没有货币的不断增多呢?这一切何以为继?所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资本在信用的体系下超速流转的基础上。
另外一点,比特币是号称去中心化、远离政府的自由货币,如果被盗了应该找谁?报警?铸币税不是国家所有且是远离政府的自由货币,管不着,况且比特币是匿名的,也很难追索,还有很多人在讨论比特币是否能成为黄金储备,但是这些的前提都是借用政府信用做背书的行为。
商品交换都是有成本的,而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信任,没有政府公权力做信用背书,整天暴涨暴跌,如何承担价值尺度和流通职能?
况且,除黄金之外,千百年来公认的一般等价物除了白银之外还有其他替代物么?但是虚拟电子货币不只是比特币一种,什么莱特币、狗狗币、马勒戈币数不胜数,一种非让容易就能被山寨的虚拟电子币怎么可能成为硬通货呢?
退一万步将,即使只有比特币一种虚拟电子货币,我又凭什么要认可一种我没有,而另外一小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拥有很多的货币呢?
所以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几乎没有可能,成为黄金之类的储值保值物品也很难,但是基于对现代科技的崇拜,一部分人们对于比特币这一诞生于精巧的算法和设计的产物寄予了厚望,人工赋予了他金钱概念的价值,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信用背书的价值或者附加的价值,这非常类似于张大千的画、宋朝的瓷瓶、秦朝的青铜剑,现代比特币,也算是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华艺术遗产了。
人为赋予价值的艺术品,数量还有限,这可能就是比特币的最终的归宿了,至于最终价值几何,还要看藏家对于比特币的看法和认同度了,有的人觉得齐白石的虾一副几千万是捡漏,但也有人认为并不如99块钱一公斤的基围虾来的实在。
真正有价值的是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
电子商务是必然的,但不一定是阿里巴巴;社交网络是必然的,但不一定是微信;区块链是必然的,但不一定是比特币,毕竟,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尝试性应用而已。
推荐往期阅读:区块链的地位 | 区块链的来源 | 比特币的概念 | 疯狂的ICO | 助力跨境支付 | 公钥私钥钱包地址 | 比特币分叉
iOS赞赏用户请在备注中留下名字
|
|
|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景辰(iJing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