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中国微信公众号晚间公告,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消息公布后,国内数字货币全线大跌,截至21点10分,比特币中国报价显示,比特币跌逾20%,莱特币跌逾30%,以太币跌逾24%,比特币现金暴跌逾61%。
附:比特币中国公告全文
尊敬的比特币中国用户:
根据9月4日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文件精神,秉承着防范投资风险,最大限度保障用户利益的原则,比特币中国团队经慎重讨论,现做出如下决定:
1. 比特币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今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
2. 2017年9月30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将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比特币中国的矿池(国池)等业务将不受此影响,继续正常运营。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监管人士:比特币交易平台将全关停 并于近期退出市场
9月14日,记者从接近地方互联网金融整治办的监管人士独家获悉,监管已对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下定论:“全部关停,并于近期退出市场。”
记者从接近上海市金融办的消息人士处获悉,上海市金融办已经开始对辖内多家比特币交易平台下达“口头指令”,关停交易平台,使其退出市场。
“时间结点定在9月底,口径从严。”上述消息人士称。
对于平台存量业务,某比特币平台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的要求是“平台和客户协商解决”。上述接近监管的消息人士也表示,监管要求平稳妥善解决,但这次整体力度较大。
9月13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并表示,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日益成为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发现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应立即报案。
近期,各地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调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在9月上旬召开会议,要求代币发行融资交易平台以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必须做出全面清理整顿工作。
实际上,监管者的目光早在今年年初开始就聚焦在比特币平台上。1月6日,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央行上海总部先后约谈国内主要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随后,又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现场调查。
比特币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近日,有媒体爆出了监管机构拟“全面取缔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所”的信息,继最初有关消息真假的争论之后,开始有人关心,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逐步开放拥抱比特币的时候,我们进行全面从严监管,长期来看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
我们不妨聚焦于比特币的价值问题。
在反对者眼中,比特币作为虚拟的东西,一文不值;在支持者眼中,比特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可投资资产,一个是支付工具。
比特币系统基于P2P通讯网络、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以及以巨大算力作为运转成本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安全可靠的、点对点的、极低成本的即时传输,使其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
在国内现有监管框架下,比特币并不具备支付工具属性,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但在国际范围内看,可跨境支付的特质的确使得比特币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微软等企业一直接受比特币支付,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接受比特币为可支付工具。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价值便会衍生出基于价值本身的问题。
对比特币而言,其可投资资产属性带来了市场操纵、价格泡沫等问题,其半匿名的支付工具属性则带来了为洗钱、犯罪融资提供便利等问题,举例来讲,很多暗网交易网络都选择以比特币、达世币、门罗币等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行非法交易行为。
其实,还是要回到比特币本身的价值上面,若比特币没有实质价值,同时还有一堆的衍生性问题,自然是取缔为上;若认可比特币的价值,且认为其价值本身大于背后的麻烦和问题,才是如何防控风险的问题。而只要风险值得去防控,防控风险本身并不是难题,毕竟,经济金融体系内,处处都有风险隐患,需要依靠各类法律法规、监管及自律措施等进行风险防控。
回到此次“全面取缔比特币交易所”的传闻,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强监管阶段,各个细分业态全面收紧,在此大环境影响下,哪里有风险,哪里便会有强监管,在ICO代币发行和虚拟货币投资交易领域,的确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隐患,于是就引来了监管的介入。
从深层次上看,主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内在价值,目前仍然存在两极化的争议,若肯定虚拟货币的价值,在监管上会更倾向于包容,若认为虚拟货币没有切实的价值,在监管上则会倾向于严格监管。
而最困难的,恰恰是证明这个虚拟的东西有价值。毕竟,无论是比特币的投资资产属性还是支付工具属性,都很难让反对者信服: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可投资资产,也有太多的支付工具,还缺一个比特币么?少了比特币,又能如何?
一分钟带您直击全球最新资讯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