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郎咸平一集《财经郎眼》节目,又是讨论比特币的,大概讨论了两三次。
节目上,有个观众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比特币只是一串数字,并没有国家做信用背书……”
今天不说信用背书的事儿了。这个老话题。
今天说说“一串数字”的事儿,比特币是“一串数字”吗?
许多人听到比特币这个词,第一时间联想的是,每个比特币是一串数字,我把这串数字发给你,就是把我的比特币发给你了。
所谓比特币的转账,是一个“知识”的拷贝。
这是很多人顾名思义的误解。或者说简单愚蠢的想象。
比特币不是如此工作的。
在上世界,许多人尝试设计数字货币,都是采用这样的思路,用一串随机数来代表一个货币,我把随机数分享给你,就把钱转给你。
但这种方式行不通。
很明显,我把钱发给你之后,这个“知识”我还具有,我还可以转发给其他人。
凡是简单的知识型权限,都具有被拷贝的难题。比如你的优酷网账号密码,如果你申请了VIP,可以把账号密码发给我,我也来登录VIP过滤广告。
用简单的随机数来代表货币,没办法解决刚才说的问题,这个货币也就没法用了。
比特币巧妙采用账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账本,就是用记账的方式,记录一个人账户还有多少钱,有多少余额。
你花掉一笔钱,你账户里余额就变小。
你现在用的银行账户,都是记账的方式,你给A转了一笔账,银行就记录A账户里钱增加、你的账户里钱减少。
这就是记账。
记账是金融系统普遍采用的方式。
再比如股票交易所,也是记账。
你花了万块,买了100股股票。交易所就记账成,你的账户里人民币减少了1万,股票增加了100。
账本的思路,背后是一个深刻的洞察:你有多少钱,取决于大家承认你有多少钱。
这句话你好好琢磨一下。
它涉及了金钱的本质,涉及了人的本质。
比特币的记账和银行的记账略有不同,银行是中心节点的记账,就是银行一个人在给所有人记账。
比特币是分布式记账,是所有人在给所有人记账,也没这么夸张吧,反正就是记了好多本账,几千本、几万本,这些账全都一样,还可以彼此对一对,看有没有人记错。
通过记账,你的钱没法转账多次了。你转一次,账户余额就变少了,所有人都记录你账户余额变少了。
只要这个账本在,每个人手里有多少钱,都一目了然。
从刚才的描述也可以看到,比特币所有的账目是公开的,我可以看到每个账户里有多少钱,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账户是谁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半匿名”。
比特币这个大账本,也可以视作是一个数据库,区块链可以视作一种数据结构。
比特币就是分布式的数据库,而且是公开访问的数据库。
每个账户的金额都是公开的,每笔转账都是公开的,但是操作账户需要权限,只有所有人才能凭借私钥去操作账户转账,其他人只能看、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