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知乎专栏:区块链演义。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专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字货币的原理。原作者是maxdeath,是TU Delft大学的信息学博士。
这篇文章是本系列的第五篇。在第一篇《比特币交易与支付宝转账的区别》中,我们从另类视角,讲述了什么是比特币,以及比特币交易与支付宝转账的区别。简单来说,比特币交易在虚拟世界模仿了现实世界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个过程。老李把1个比特币转给了老王,老王就真的获得了这个币。而老李把1块钱通过支付宝转给了老王,老王获得的仅仅是支付宝数据库里的增加的一个数字。
在第二篇《中本聪是人,不是神》中,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比特币设计的相关概念。比特币的确设计得十分巧妙,许多设计中同时达到了多个目的。然而中本聪也绝对不是什么ai,或者穿越者,他没有“发明”这些看起来不明觉厉的机制。尽管这其中有一些天才的想法和巧妙的设计,但大部分,有些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有些是现成的算法,有些则是现实社会的规则在虚拟世界中的延伸——无论是工作证明,权益证明还是拜占庭容错算法,其实都可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式里,找到影子。
在第三篇《货币体系的价值》中,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去量化估计一个货币体系的价值。一个货币体系的价值取决于1-这个货币的交易量,2-在这个货币体系内作弊的成本,以及3-推翻这个货币体系的成本。
之后在第四篇《比特币这个货币体系只值21亿美元》中,我们指出了比特币也是一个货币体系,并且从货币体系的角度,评估了一下比特币的价值,结果是不足21亿美元。这个结果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
而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如何用最少的资金,去彻底摧毁比特币这个货币体系。
以下是今天的内容:
我们知道,在比特币的共识体系下,谁掌握了51%的算力,谁就可以任意修改链上的数据。所以,要摧毁比特币这个货币体系,只需要掌握51%的算力就可以了。
那么,获得比特币51%的算力需要多少资金呢?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
现在每天矿工挖出来的矿是这么算的:每块12.5,每十分钟一块。于是,每天挖出12.5*6*24=1800个币。
另一部分矿工收入来自交易费,目前由于堵塞的情况严重有所增长,大约平均在每天200个币左右。
于是,每天全世界比特币矿工的收入一共有2000个币。
我们还是以2000美元的价格算,矿工的年收入是42亿美元,而且这并没有考虑挖矿的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比特币是一个中心化系统,它的信用由一家年营业额为42亿美元的公司担保。
而我们知道,矿机挖矿的回本周期,是少于1年的。也就是说,42亿美元足以收购世界上所有的矿场。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收购所有的矿场。因为比特币算法规定了你只要获得超过诚实节点的算力就可以摧毁它了(也就是51%攻击)。于是,不像公司,如果想要超过它算力必须建立一个更大的公司或者完全买下它——想要获得一半的算力,只需要买下其中提供一半算力的公司就行了。
所以,我们收购51%算力的矿场,最多只需要21亿美元。
其实,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想说,其实收购比特币51%的算力,可能比21亿更少。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收购比特币矿场的这个事情,像极了一个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经典的博弈论问题。两个囚犯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被审讯,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他们都会被关5年,如果两个人都认罪,他们各会被关上10年。但是,如果一个人认罪了,一个人不认罪,认罪的人只会被判2年,而不认罪的人会被判20年。作为群体而言,两人都不认罪是最佳的结果,然而,对于个人而言,认罪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有些情况下,不利于群体的决定反而是最理性的,有利于个人的决定。
比特币支持者们一定会觉得这离比特币很遥远,这些只是危言耸听。然而比特币的扩容其实早就已经给人敲响了警钟——首先整个扩容的故事就是一个囚徒困境,人人都知道比特币需要扩容,扩容也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同时,扩容对于整个集体从长远来讲是有利的。然而,对于个体而言,风险是短期的和实在的,而利益则是长远的而且分摊到每个人的。所以,直到今天,扩容还是悬而未决。
先把扩容的问题放在一边,我们说回比特币的安全问题——
之前说了比特币挖矿的50%算力相当于一个营业额21亿美元的公司。
那么,假设某个支付系统由一家中心化的,年营业额21亿美元的公司担保。那么,是摧毁这个货币难呢?还是摧毁比特币难呢?
首先,姑且假设这个公司,假设叫X公司,的市值和占有比特币50%矿力的挖矿公司的总和相当。我认为这是个合理的假设,挖矿公司的固定资产无非是矿机,而无论是固定资产和人力成本,挖矿公司放在相同营业额的公司里,应该算少的。我们假设市值为21亿美元。
那么,我们需要多少钱来摧毁这个公司呢?
-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收购,然后解散——那你至少需要21亿美元那么多的钱。
-
如果想要付少于21亿美元的代价,如果X是上市公司,你可以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去拉低它的股价。
-
或者,如果你能掌握这个公司资金链,债务关系或者领导层中的一些弱点,可以针对这些弱点进行攻击。
-
最不济,还有一些非法的手段,例如采用网络谣言
然而,你会发现,以上除了3,对于挖矿公司都同样适用。
诚然,3是只有中心化系统才有的弱点,也就是单点故障,去中心化系统没有这种风险。但是,如前文所说,去中心化系统却有别的弱点,例如之前所说的囚徒困境。
先说囚徒困境——比特币目前就是囚徒困境的一个牺牲品。
比特币从设计上来讲,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挖矿,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参与决策。然而,后来当网络细分成矿工,完全节点和轻量级节点的时候,完全的去中心化已经不存在了。放弃挖矿,代表了放弃参与决策;放弃储存整条链,代表了放弃参与验证。
换句话说,比特币在设计之初是假定所有人都不可信的。而轻量级节点,实际上,完全无条件相信其他人进行的决策。
于是,比特币实际上早就不是一个如同设计之初那样,人人都参与的系统了。真正的参与者,实际上只有矿工。
但这些还算不上囚徒困境,这些只是大部分用户为了自己的方便达成的妥协。
真正的囚徒困境在后面——
每个矿工都知道,去中心化是好的,因为整个比特币的最大优势就是去中心化。
但是,每个挖矿公司,都想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因为能挖出来的矿是有限的,获得更大收益的方法,只有在算力池占据更大的比例——通过扩大生产,或者收购别的挖矿公司。
而这样,显然是有害于比特币的。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这么做,最终挖矿会被几个公司所垄断,这从长远上来讲对整个比特币系统是灭顶之灾。
然而,挖矿公司在[长远的,会分散到所有人身上的危害]和[短期的,切实可见的收益]之间,还是会选择后者。
而这造成了现在比特币矿力的集中化——
以上是最近四天的算力分布图——可以看到,目前,前四名的挖矿公司拥有超过50%的算力,而前10名的挖矿公司拥有的矿力接近80%,如果扩大到前20,那么则是97%以上。
也就是说,比特币目前的安全掌握在前四名的挖矿公司手里,如果他们想要联合起来作弊,那么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
有人会问:“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啊。”
但之前我们说过了囚徒困境——在有些情况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不一致的:
假设,我先拿出总量1/5的钱,也就是4.2亿美元来收购了http://BTC.com,我这个时候仍旧只有10%的算力,不会引起市场的警觉。
然后,我放出关于我准备收购50%挖矿公司并且摧毁比特币的消息。
这个时候,作为挖矿公司,他们的处境就是标准的囚徒困境。
如果所有公司组成联盟抵制我,没人愿意出售公司,那么我的10%算力没有什么作用,比特币仍旧正常运行甚至继续升值,他们的公司会变得更值钱。
但是,他们并不能保证其他的人不出售公司啊!他们知道,一旦我收购的公司超过50%,他们手里的公司的价值将会暴跌。而且,随着我收购的公司越多,他们的公司就越不值钱——因为比特币崩溃的风险在加大。于是,他们也就越倾向于尽快出手公司,我也能借机压价。
于是,作为每家公司而言,他们最优的选择,是趁着我按照市值出价的时候,一收到报价就立即出售公司。于是,我需要收购50%矿力的钱,可以证明是绝对小于21亿美元的。
—————————————————
最近,人们对比特币似乎过于乐观了,以至于认为它能够横扫各路法币。然而,相比于某个国家的合法政府,你更愿意相信几个管理者身份不明、公司内部财务情况不明,而且市值连个国企的零头都不到的挖矿公司领导层的节操?
最后,还是想再次说一下我对比特币的看法。比特币不是庞氏骗局,它有价值,它的价值远没有反对者认为的那么低,也远没有支持者认为的那么高。
欢迎关注我们,拨开迷雾,见证数字货币时代的来临。
防止失联,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