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行情深度剖析:老玩家与新资金的博弈,未来走向何方?

在当下这轮比特币行情里,有个关键判断得先亮出来:老玩家的抛压力量比新资金的推动力要大。即便有机构不断买入、降息预期在升温,甚至养老金也涉足其中,该抛售的依旧会抛售。不过,比特币的周期特性依然存在,只是未来剧烈的上下波动会逐渐趋于缓和。下面我就详细说说自己的看法,也欢迎大家交流不同观点。

如今市场上的比特币玩家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以前分析比特币行情,得盯着散户的动向,像钱包下载量、谷歌搜索热度、交易所开户数这些指标。但现在,这些指标的作用越来越小,因为真正推动行情的已经不是散户群体。散户那点购买量,在如今的市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大玩家才是市场的主导者。现在要关注的是谁在大笔买入,比如ETF的申购数据、像微策略这类上市公司融资买币的数据,比特币的“入金通道”已经换了主角。

先说说新玩家里的上市公司,以微策略为例,这家公司已经购入了62.8万枚比特币,占全球总量的3%以上,平均成本大约73000美元。它几乎每天都在买,而且只买不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但即便如此,比特币今年上半年还是跌了33%,这说明仅靠上市公司还不足以成为市场的主力。


再看看ETF,它背后其实是大众的资金。整个ETF体系已经持有128万枚比特币,占比约6%,背后进来的资金大约550亿美元,成本大概在43000美元。现在比特币市值已经翻了三倍,ETF背后的资金盈利颇丰。其中,贝莱德是主力,持有74万枚。虽然ETF的资金流入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进,不是决定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比如比特币从11万跌到7.4万时,ETF抛售的不到6万枚,占比不到5%,表现得相当“佛系”。这也表明,今年的顶部并非ETF出货导致的。


政府层面大概持有90万枚比特币,占比也不小。另外,还有一些比特币是永远不会流通的,像中本聪持有的部分以及链上丢失的币,加起来可能有25%的比特币已经“消失”。目前全网能流通的比特币基本都已现身,总发行量是2100万枚,已经挖出1972万枚,剩下的不多了,每天新产出才450枚,连微策略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市场现在是存量博弈的局面。

现在大约还有一半左右的筹码掌握在传统玩家手里,比如老鲸鱼、交易所、Defi池子以及个人持仓者。他们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牛熊周期,对市场节奏了如指掌,在该套现的时候会果断出手。今年上半年比特币回调33%,主要就是这些老玩家出货导致的,而非ETF抛售。

那比特币四年一个周期的规律还适用吗?我认为周期依然存在,只是震荡幅度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剧烈,而是逐渐走向“温和”的牛市节奏。以前可能是从1万涨到7万再砸到1.5万,现在更可能是从5万涨到12万再回到7万,然后继续涨到15万,剧烈波动变成了慢牛中的回调。这是因为市场出现了“只买不卖”的新力量,无论是ETF还是像微策略这样的公司,它们都不是来投机的,而是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愿意长期持有。虽然目前它们的筹码占比只有10%左右,还不足以彻底改变市场,但已经在发挥作用,拉平了市场波动。比如上轮牛市中场最大回调是从6.5万跌到2.9万,跌幅达55%,而这轮是从11万跌到7.4万,跌幅为33%,明显缓和了许多。

接下来谈谈比特币的顶部会在哪里。如果比特币要涨到20万甚至100万美元,需要什么条件呢?除了市场宽松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信仰”的扩散,比特币要成为真正的全球避风港,被视为数字黄金、抵御货币崩盘的资产,然后养老金、主权基金、各国央行等真正开始配置它。现在的ETF只是一个开端,真正有影响力的是国家级养老金、贝莱德等能随意调动几十万亿资产的机构。如果它们决定将5%的资产配置到比特币,价格很可能一步跨到20万美元。当比特币涨到20万时,市值会超越英伟达;涨到100万,就能和黄金平起平坐。


但这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新资金要持续不断地流入市场;二是老玩家在20万美元以下要愿意继续持有,不进行抛售。目前的问题是,上轮很多老玩家的建仓成本只有2 – 3万,这轮涨到10万时利润已经非常可观,难免会落袋为安。如果下一轮大家的建仓成本抬高到5万以上,才可能有在20万出货的预期。从ETF数据来看,它们的建仓成本大约在4.3万,目前还看不出它们会在什么价位了结。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个人判断本轮比特币顶部可能会落在15万美元左右,差不多是从底部上涨10倍。原因很简单,目前市场还是由老钱主导,他们的逻辑是周期性套利,新资金虽然有长期共识,但数量还不够,还扛不起整个市场。远期比特币涨到100万是有可能的,但那得等到下个周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