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基础知识

1.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从比特币到以太坊

区块链技术并非凭空出现,它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

比特币的诞生:一切的开端要追溯到**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里程碑式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份白皮书奠定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基础。

以太坊的崛起:如果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那么以太坊则将区块链带入了2.0时代。

以太坊的构想由 Vitalik Buterin 在2013年提出

随后在 2014年通过ICO(首次代币发行)进行众筹,开启了快速发展。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的第一个版本 Frontier正式发布。这不仅标志着以太坊网络的正式启动,更重要的是,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在真实区块链上使用智能合约和创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基础。

智能合约,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化协议,是许多现代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基础。

2.区块链的设计哲学与核心概念


区块链的设计理念独特而深刻,它追求的是一种“先成功解决难题,然后再进行记账”的哲学。这种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共识机制:在众多共识机制中,PoS(权益证明)预先质押资产才能参与记账和验证,以此来维护网络安全和达成共识。

区块链也被视为“面向资产的互联网”,意味着未来数字资产的流转和确权将更加便捷。

3.加密学:区块链的安全基石

区块链之所以能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安全,离不开强大的密码学支撑。

公钥与私钥:这是区块链账户体系的核心。你的私钥就像是你的银行卡密码,需要严格保密;而公钥则像你的银行卡号,可以公开接收资产。

电子签名:其原理与非对称加密相反,它允许你在不暴露私钥的情况下,证明你对某个交易或信息的所有权和授权。

哈希函数:一种将任意长度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字符串的函数。它的特性是输入稍有变化,输出就会截然不同,且难以逆向推导,常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

4.Gas费:区块链网络运行的“燃料”


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任何操作(例如转账、执行智能合约)都需要支付费用,这便是Gas费(或称交易费)。

Gas费的构成:Gas Limit(Gas限制):衡量执行操作所需的计算资源单位数量。你可以理解为完成一项任务需要消耗多少“体力”。

Gas Price(Gas价格):每个计算单元所需的单价。这就像每单位“体力”的价格。

Gas Fee = Transaction Fee = Gas Limit × Gas Price**。

Gas Price的浮动:Gas Price的价格是由网络是否拥堵决定的。如果网络上交易多,很多人都在使用,那么Gas Price就会变高。如果网络没什么人用,而节点(矿工)想要获得更多激励,那么Gas Price就会变低。

EIP-1559改革(以太坊为例):EIP-1559提案将Gas费用分为两部分:Base Fee(基础费):这部分费用会被“销毁”(burned),不再进入流通,有助于控制代币供应量。Max Priority Fee(最高优先级费用):这部分是你愿意支付给矿工的小费。支付更高的Max Priority Fee可以促使矿工优先处理你的交易。Max Fee(最高费用):是你最多愿意支付的总金额(包括Base Fee和Max Priority Fee),表示你希望交易能被更快处理。


5.用工具:Metamask与水龙头

进入区块链世界,你需要一些趁手的工具:Metamask(小狐狸钱包):这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加密货币钱包。一个助记词可以对应不同的Account(账户)。每一个Account都有一个对应的私钥,需要妥善保管。

水龙头(Faucet):在区块链测试网络上(例如Ethereum Sepolia),“水龙头”是提供免费测试代币的工具。这让开发者和用户可以在不花费真实资产的情况下,测试和体验区块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