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提起区块链,很多人会吐槽 “转账慢、手续费高”。但孙宇晨在新加坡峰会透露,这个痛点正在被解决:
波场最新的Atlas 分片架构和Andromeda 共识机制,把单链每秒处理交易数(TPS)从 2000 提升到 8000,跨链转账 1.2 秒就能确认,每天能处理 250 万笔交易。
“强大的区块链必须能处理数千万笔交易,这是核心基础设施的底线。” 孙宇晨这句话,其实在说区块链终于从 “实验室玩具” 变成了能落地的工具。
还有个新变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开始好用了。
刚上线的 SunPerp 永续合约 DEX,公测期间就吸引了 1 万多人用,交易额突破 2 亿美元。接下来还会接入 Polygon、Aptos 等其他链,以后跨平台交易不用来回切换账号了。
二、应用落地:稳定币支付要 “爆发”?这些场景已经在用了
“稳定币支付未来十年会涨 100 倍。” 孙宇晨这个预判,背后有组数据支撑:
现在波场的稳定币总市值超 500 亿美元,每天交易 120 亿美元。其中 TRC-20 USDT 占了全球 USDT 一半以上的流通量,在拉美地区甚至免手续费,一年交易规模能到 17 万亿美元。
简单说,在很多国家,用稳定币转账比传统汇款更便宜、更快。
除了金融,区块链还在悄悄走进实体经济:
波场联合微软、西门子等 46 家大公司,搭了个供应链网络,连接 3800 家供应商。现在跨国绿电交易,靠智能合约就能直接结算,一年能处理 2400 万兆瓦时的能源交易。
还有更贴近普通人的尝试:XBIT 交易所能跨链交易,“$TRUMP 创新者奖” 把名人影响力和加密文化结合,让更多人知道区块链不是只有炒币。
三、行业生态:经历过 FTX 暴雷,现在怎么放心用区块链?
FTX 等平台出事后,“怎么信任区块链” 成了关键问题。孙宇晨在圆桌讨论里提到两个解决方向:
一是技术上用零知识证明(ZK),既能保证数据隐私,又能公开验证;
二是主动对接监管,建立行业共识。
这和新加坡的做法不谋而合。2025 年新加坡金管局把稳定币、NFT 交易都纳入监管,已经有 15 个区块链项目通过测试落地,管理的数字资产超 800 亿美元。
波场自己的合规动作也不少:2024 年拿到阿联酋央行牌照,能对接当地即时支付系统;通过欧盟认证后可以直接结算欧元,还和新加坡合作支持 14 种法币在链上兑换。
现在的区块链,正在从 “没人管的野路子” 变成 “受监管的正规工具”。
四、未来展望:AI + 区块链会带来什么新体验?
孙宇晨在会后演讲里,画了个区块链的未来蓝图:
技术上,AI 和区块链要结合。比如 XBIT 平台已经做了 AI 交互装置,能根据热点事件生成数字通行证,以后用区块链可能像刷社交软件一样简单。
生态上,会更注重多样性。比如 “$TRUMP 创新者奖” 专门表彰女性开发者,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参与进来。
全球格局上,分化越来越明显。美国监管政策不稳定,而新加坡、中国香港、日韩更开放,已经成了区块链创新的核心区。
比如新加坡聚集了东南亚 42% 的加密交易所,还花了 3.5 亿新元建跨境支付网络,现在和 12 个国家能做区块链结算。
结语:区块链到底能帮我们做什么?
总结下来,现在的区块链发展很清晰:
技术突破解决了 “能不能用” 的问题,合规进程解决了 “安不安全” 的问题,无界融合则在探索 “能用来做什么”。
从交易所交易、稳定币转账,到供应链结算,区块链已经不是抽象的技术概念,而是能重构价值流通的工具。
就像孙宇晨说的:“Web3 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在透明、安全的数字世界中真正掌控价值。”
你觉得未来区块链最可能先改变哪个生活场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