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10月4日要闻:范博士答疑三大焦点,钱包新功能实操指南同步出炉

10 月 4 日 Web3 网络连放三个关键信号:测试钱包新增 4 个能直接用的功能,范博士在新加坡大会回应了中文社区最关心的问题,核心团队还解释了采矿速率调整延迟的原因,每个信息都跟先锋者的实际操作和未来收益息息相关。

钱包功能大升级:4 个操作让你从 “存资产” 变 “玩资产”

以前只能存加密资产的测试钱包,现在直接变成能交易、能赚钱、能整理的全能工具,每个功能都简单到跟着点就行。

交换功能是 “秒换令牌” 的快手工具,比如想把 Archimedes 换成 zzaToken,点 “交换” 选好令牌对,输入数量就能看到汇率和手续费,确认签字后新令牌马上到账。有网友说:“之前换令牌要等半天匹配,现在几十秒搞定,急用钱的时候太管用了。”

兑换功能更像 “自己掌控的小交易所”,能看价格走势图和市场深度,想直接换或者自己定价格挂单都可以。适合不想将就即时价格的人,有用户评论:“昨天看到价格合适,用兑换功能挂了单,今天早上就成交了,比盯着盘轻松多了。”

流动性池是 “躺着赚手续费” 的路子,不过要存两种等值的令牌。选好令牌对输入数量,点 “添加流动性” 签完交易,会拿到一个所有权证明,想取的时候点 “RemoveLiquidity” 就行。有人晒出收益:“放了几千块的令牌,一个月赚的手续费够买两杯奶茶,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

管理功能解决了 “令牌太多找不着” 的麻烦,点 “管理” 能加新令牌(要知道发行者或合同信息),不用的令牌可以隐藏,还能调顺序。有先锋者说:“之前钱包里几十种令牌堆着,找常用的要翻半天,整理完清爽多了。”

现在的钱包早不是单纯的 “存钱罐”,而是能直接参与 DeFi 的工具,交易、赚钱、整理一步到位。

范博士直面三大疑问:中文社区的误解终于说清了

在新加坡的大会上,中文社区博主当面问了范博士三个大家最纠结的问题,回答直接打破了不少谣言。

被问到 “主网什么时候来”,范博士明确说 “现在就是主网”,很多人以为没上线,是因为英文公告翻译出了偏差。有网友留言:“之前一直等主网消息,原来早就用上了,白焦虑好几个月。”

关于 “开源进度”,他透露代码库已经建好,部分代码已经上传,不用再猜 “什么时候开源”,相关工作早就推进了。有人评论:“知道代码已经传上去,心里踏实多了,至少不是画大饼。”

提到 “K 验证”,范博士说中文社区已经有很多人通过,之后还会有更多人陆续通过。他还特别提醒:“官方在中文社区没有任何运营机构,也没有代言人,那些说跟官方有关系的全是骗子。” 这条提醒被网友截图转发,成了鉴别虚假信息的 “护身符”。

采矿速率不调整:不是忘事,是生态要 “换赛道”

不少人疑惑为啥 10 月采矿速率没调整,核心团队的解释其实是个重要信号:网络要从 “靠采矿吸引用户” 转向 “靠实用留住用户”。

现在采矿已经不是主要驱动力了,令牌供应曲线早就定好,就是为了保证稀缺性。团队现在重点在做两件事:一是在测试网搞 DEX、AMM 这些工具让大家练手,为之后主网的 DeFi 功能铺路;二是把 Web3 和 AI 结合,让令牌能用到日常消费、商业服务里。

就像范成雕博士在 Token2049 大会说的:“加密不是用来投机的,是要给大家实实在在的便利。”这次速率调整延迟,其实是告诉大家:别再盯着采矿收益,未来的价值在生态实用功能上。

社区负责人透底:网络开放正在 “一步一步来”

社区负责人最近还分享了新进展:网络已经部分开源,开发者能用来做 DApp;防火墙也拆了,技术上实现了开放,但经济去中心化还在推进,有些交易所已经在试探着上令牌。

这种慢慢推进的方式,被网友夸 “稳”:“不急于求成反而靠谱,万一开放太快出问题,损失的还是我们用户。” 负责人还说,Web3 和 AI 结合才是未来经济的主流,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在打基础。

现在测试钱包里的功能和令牌,其实都是在为主网铺路。等 23 协议主网部署好,手里的数字令牌说不定就能换成其他加密资产,甚至法定货币。有老用户说:“现在多熟悉功能,多储备令牌,等实用功能爆发的时候,才能抓住机会。”

毕竟 Web3 的价值从来不是靠短期投机,而是看生态能不能真正用起来。现在的每一次测试、每一个新功能,都是在为未来的实用场景打基础,早了解、早参与,才能在生态成熟的时候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更多精彩,关注我们!节点搭建,维护托管,联系我们V:paid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