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易所每天都有好几只新增产投主体亮相,多的一天有5-6家集中发行。
狄仁杰拉了一下这轮化债以来首次发债主体数据,其中多数是地方打造的产投平台。11月交易所首次发债产投类主体已经高达37家,明显高于8-10月水平,如果下周交易所新增产投主体按照11月前三周平均数量来算,11月交易所产投类主体新增数量将接近50家,将明显超过7月的高点39家。
下图显而易见,25年4月份以来,交易所产投类主体放量,而协会产投类新增主体本身比较少,25年日月之后产投类主体较24年甚至有所减少,这或与协会4月发债政策收紧,部分产投类平台甚至转向交易所申报有关。
35号文之后,传统平台在交易所和协会难以新增债券融资,地方通过打造符合交易所和协会财务测试要求的产投类平台实现债券新增融资,24年很多地方刚开始打造产投类平台,或者产投类平台财务指标仍难以满足监管要求。25年4月之后,地方打造的产投类平台多趋于成熟,因此发行开始明显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