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0到1的Web3故事,发生在成都的那个夜晚

10月的成都,风还未凉,但搞钱的氛围已经被点燃。

来自韩国的神秘项目欧巴方突然空降现场,带来了海外项目在中国市场布局的第一手信息,以及韩国加密市场最真实的情况。

韩国Web3项目方亲临现场

来自韩国的项目方欧巴分享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

“韩国人人均炒币。5000万人口,3500万人在玩币。”

在他描绘的世界里,Web3 不是小众极客的狂欢,而是全民运动。左手冰美式,右手交易所,这种全民入场的氛围,让韩国项目的用户增长和社区活跃度达到了“飞”一样的速度。

然而,当话题转向如何开拓中国市场时,这位欧巴的笑容中多了一丝谨慎。他坦诚地指出了最大的挑战: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理解中国用户的节奏和信任逻辑。”

这句洞察直指核心:文化差异带来的“信任模型”,直接决定了产品能否成功实现本地化增长。

更有趣的是,两位项目方欧巴虽然实际年龄都已 30+,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冻龄”外表,看起来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巨大的反差,让现场的女生们瞬间“跑题”,纷纷围上去询问保养秘籍。原本严肃的 Web3 搞钱交流大会,就这样瞬间切换成了医美交流大会。

Web3搞钱夜

进入 Web3 的四大“原动力”

我在开场时就强调:想要真正踏入 Web3 的世界,第一步不是学习知识,而是看清你心中那团火,看清你为什么而来。

驱动人们进入 Web3 的四大“原动力”,几乎涵盖了所有探索者的起点:

1 职业维度:突破与重塑天花板

驱动力: 寻求职业生涯的深度转型与跃升。

具体行动: 学习系统的行业知识、代币经济学设计、社区增长策略等前沿技能,让自己成为稀缺的 Web3 人才。

2 认知维度:从旁观者到实践家

驱动力: 将行业认知从“听热闹”升级为“真落地”。

具体行动:理解DeFi(去中心化金融)、PayFi(支付金融)等链上实操知识,真正理解技术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3 财富维度:抓住下一轮早期机会

驱动力: 寻求通过早期参与实现财富积累。

实现路径: 你的认知深度将体现在你的信息获取能力、投资决策逻辑和对趋势的预判能力上。

4 链接维度:构建高质量“资源共振”

驱动力: 建立一个能实现资源互补和信息互通的高质量人脉圈。

具体行动: 加入真正的行业社群,与志同道合的 Builder 和投资者建立深度链接,让彼此的资源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

核心理念: 我常说,理解自己的动机,才能选对最适合的入场路径。这也是大家来参加活动的真实动机!

一箭四雕的参与活动价值

因此,我在现场反复强调,我们不仅要交流,更要实现高效的转化——参加我们的活动,一定要确保“一箭四雕”,让你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 学到认知掌握最前沿的行业洞察。

• 打开圈子:链接到真正的高质量人脉。

• 找到方向:明确最适合自己的 Web3 赛道。

• 拿到机会: 获得项目合作或早期投资的入场券。

参加活动,你能带走什么?

1 一张Web3行业地图:

• 明确自己在行业的位置

• 理解关键玩家与信息、资金流动路径

• 判断谁是朋友,谁是潜在竞争对手

2 一套转型落地方案:

• 认知对标与定位:消除信息焦虑,理解Web3核心价值流

• 低成本验证与产出:从学习转向产出,积累可被认可的Web3简历

• 高杠杆入圈:将专业标签转化为内部引荐和实际机会

3 一个靠谱Web3圈子:

• 高质量人脉与导师资源

• 精准内推机会,让求职或兼职起点更高


Emily的实操分享:

成长逻辑与避坑法则


Emily总结了新人必看的避坑方法

• 查项目证书和官网状态

• 看白皮书是否有完整英文版

• 观察推特与社群活跃度

她提醒大家:

“很多人不是差机会,而是差判断。”

判断来源于持续的信息积累和行业敏感度。

主理人@Emily


Maria现场干货:

Web3全景与实操路径


在活动现场,我给大家讲了Web1.0→Web2.0→Web3.0的演变逻辑:

1 重点干货:

• 用户是任何行业的起点

• 区块链是信息和资金最终落点

• 了解上下游玩家、资金流和信息流,才能判断你的价值、朋友和潜在竞争对手

主理人@Maria

2 转型落地路径:

我把大家的入行路径拆成两类:

① 特种兵模式(高强度自驱)

• 全脱产,每天 ≥4小时

• 时间机会成本高,资金成本低

• 知识来源自己筛选,噪音多

• 求职依赖海投

• 风险高,但成长快

② 探索者模式(低风险探索/孵化营)

• 保持本职工作,每周 ≤5小时

• 资金成本相对高

• 知识结构化,效率高

• 依赖导师内推

• 风险中低,稳步积累经验

我告诉大家:

入行,不是拼热情,而是把认知、实操、产出和机会结合起来。

在现场,找到自己在行业的“坐标”

每次活动,我都能明显感受到现场的能量——大家的焦虑、困惑,还有对机会的渴望。

1 银行小姐姐:从0到1的启蒙

她比较内敛,从银行裸辞,正在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我问她为什么来参加活动,她说:

“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了解Web3,刚好看到成都有线下交流活动。”

一开始,她完全听不懂现场的讨论。当我讲完Web3全景图,她眨了眨眼,仿佛突然明白了链上世界的逻辑和岗位的可能性。

这一刻,就是她从0到1的Web3启蒙——真正踏出入行的第一步。

为什么她需要圈子? 

缺乏切实的行业认知和实践机会,需要一个能快速了解行业全景、找到入行方向的环境。

活动现场

2 链上小哥哥:经验落地的桥梁

他从2021年就积极参与链上交互,但一直没有真正入圈。

跨境市场遇冷,让他对本职行业失去了动力,而身边朋友在Web3火热发展的现实,更让他渴望入场。

他的优势是成熟的链上经验,但缺乏具体岗位实践:运营、BD、市场经验几乎为空。

聊了一会,他眼神坚定地说:

“我想真正落地。”

为什么他需要圈子?

已有经验却无法转化为岗位筹码,需要一个提供实践机会、导师指导和内部推荐的平台,让能力落地,入行不再只是空想。

活动现场

3 广告资深姐姐:热情与判断力的平衡

她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Web3充满热情,但缺乏投资判断经验。

拿着一个项目问我:

“这个项目怎么样,我想投资。”

我直接建议她先冷静,多了解、多思考。投资不能凭热血,必须有判断力和风险意识。

活动结束后,她发来消息,说我的建议帮她理清了思路。

为什么她需要圈子?

需要可信赖的信息来源、经验分享和风险评估方法,避免盲目投资和踩坑,找到安全可行的机会。

圈子的价值:

经验、机会与判断力落地

这些真实案例,正体现了我们做圈子的意义:

1 深度访谈与实操方法论 

行业OG分享他们一步步拿到结果的经历和可落地方法,这些干货在公域平台是看不到的。

2 会员专属交流

小白借力OG经验快速成长,从业者互相交流方法论和实践经验,实现知识与资源的高效传递。

3 Web2.5混合生态

 汇聚Web2和Web3背景的人,涵盖传统金融、互联网、内容创业等不同领域。通过价值链接与效率提升,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在圈子里,每个人都能把经验、机会和判断力落地,少走弯路,快速找到入行节奏。

下一站:我们继续搞!

我始终相信,入行,不只是找机会,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在周期波动里,能沉下心来学习、验证、输出的人,永远不会被浪潮吞没。

10月的成都,是一个开始。

那些坐在圆桌旁、认真记录、反复追问的面孔,可能就是未来Web3最有行动力的一批人。


这只是开始。 TeMe未来将持续举办系列线下「搞钱夜」, 之后每一场都聚焦不同主题: 从AI×Web3、到推特十几万KOL分享链上内容力变现、再到海外项目深度链接。


如果你想在下一轮周期提前上车,

如果你想找到一群懂你的人,

那就别再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