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ffrey A. Tucker
翻译:屠禹潇
(接上期)接下来我将直奔主题说明这个问题:比特币既是一种支付系统,也是一种货币。支付系统是比特币价值的来源,其会计单位只不过是用价格表现其价值。同时具有货币以及支付系统的效用是比特币最不同寻常的特征,也是让大多数评论家摸不清头脑的地方。
我们习惯上会将通货与支付系统区分开来。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是历史上技术限制的结果。我们有美元,同时也有信用卡;我们有欧元,同时也有贝宝(PayPal);我们有日元,但同时也有线上支付服务。在我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案例中,我们的货币转账都依赖于第三方为我们提供相关服务。为了能够使用第三方的服务,我们必须同他们建立起“信任关系”,也就是说,必须让这些机构相信你一定会完成支付。
所以,除非交易双方有物理上的临近性——例如我用一美元和你交换一块比萨时,可以不存在第三方——否则货币和支付系统之间始终存在一个楔子。支付系统、第三方以及信任关系在你脱离了地域临近性时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这就是为什么维萨卡和银行等企业和机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让你按照自己的意图使用货币。
但问题就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使用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这些支付系统。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获得这种工具,这是导致世界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财务上被剥夺了能力的人只能被困囿在本土贸易之中,无法将自己的贸易关系扩找到世界范围内。
创造比特币的一个主要——如果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比特币协议将货币和支付系统编制在一起。在比特币代码结构中,两者紧密相连。这使得比特币完全不同于现存的任何一种法定通货,也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种通货。
我们可以阅读中本聪先生在他的白皮书中的一段介绍性的摘要,了解一下支付体系对于他所创造的货币体系而要有多么的重要:
一个完全的点对点的电子币能够在不借助任何金融机构的情况下直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完成网上支付。虽然通过电子签章能够部分地实现这一目的,但是只要人们依然需要受信的第三方防止双重支付问题,其价值仍然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于是我们建立了一个点对点网络来解决双重支付问题。每一笔交易都会被嵌入到一条不断延长的,基于哈希(hash)运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中,被加上时间的戳印。除非重新完成工作量证明,否则之前形成的记录无法被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能够证明其记录的交易事件的次序,同时也能够证明该次序来源于最大的CPU算力池。只要控制大多数CPU算力的节点没有联合起来攻击网络,它们就能够产生超过攻击者的最长的链条。网络本身采用了最简单的结构,信息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各个节点可以随意地离开或连接网络,它们认可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以此作为它们离开网络时的交易证明。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段话中只字未提货币单位本身,而只是提到了双重支付问题(也就是能够引起通胀的货币创造问题)。因此,就连发明者本人都认为创新点在于支付网络而非货币本身。货币或是数字单位只是支付网络的价值的表达而已。它充当的角色只是在时空中吸收和传递网络价值,它只是一种会计工具。
这种网络被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它是一种存在于数字云中的账本,一种分布式的网络,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够观察到它的运行。它受到所有用户的细心监控。它使得世界任何区域的人能够安全地、不可重复地进行信息点的传输,这些信息点都受到一种数字化的产权证明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中本聪将其称为“电子签章”。他发明的数字云账本让产权的认证完全脱离了第三方认证机构。
区块链解决了人们熟知的“拜占庭将军难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这是一个有关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如果存在一个潜在的恶意行动者,那么该如何协调行动的问题。因为将军们被分隔在各个区域,他们仰赖报信人传递信息,并且这种依赖需要花费时间和信任。没有一个将军能够绝对确信其他的将军收到并确认了他的信息,更不用说其它将军所得信息的准确性了。
在网络上设立一个人人都能进入的账户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账户记录了每笔交易的数量、时间和公共地址。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并且能够实时更新。账户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使货币单位成为一种数字化形式的产权凭证。
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比特币的价值在于与其紧密联系的支付网络,从而你就能找到米塞斯所说的使用价值了。这种使用价值并不在于货币单位本身,而在于比特币所依存的那个出色的、富有创造性的支付体系。如果我们有方法将区块链和比特币分离开来(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比特币的价值将会瞬间下降到零。
概念验证
现在,为了进一步理解米塞斯的货币理论同样适用于比特币,你必须理解另一个有关密算货币(Cryptocurrency)史的要点。在比特币发行的那天(2009年1月9日),比特币的价值的确是零。在发行之后的10个月时间内,它的价值依然是零。尽管交易一直在发生,但是比特币的价值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任何的增长。
比特币于2009年10月5日首次出现标价。此时,美元和比特币的兑换比率是1:1309.03(但在当时仍被认为价格过高)。换句话说,人们对比特币的估价最初不到一便士的十分之一。的确,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买了100美元的比特币,并且没有因为恐慌而抛售它们,你如今一定已经成为半个亿万富翁了。
那么问题来了:2009年1月9日至10月5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比特币最终获得了市场价值?答案就在于,贸易商、比特币爱好者、企业家以及其他人都在不断地试验着区块链。他们都想确认它是否真的能够如期运行;它是否能够在转账过程中避免双重支付问题;一个依靠自发的CPU算力的系统是否真的足以认证和核实所有的交易;那些为认证服务而支付的比特币赏金能否被传送到正确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确定的是这个系统是否能够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就是不借助第三方的服务,直接利用点对点的网络将认证的信息点安全地在各个地域范围内进行传递。
人们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对比特币建立起信心,之后又耗费了18个月的时间使比特币取得了和美元同等的地位。如果你信任和米塞斯的回溯定理相同的那些考察货币前历史的货币起源理论,那么比特币的这段发展历程对你的理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比特币并非始终是一种有价值的货币。它曾经只不过是一种与账户相关联的会计单位。这种账户包含了米塞斯所说的“使用价值”。因此,比特币满足回溯定理的所有条件。
最后的陈述
让我们回顾一下,如果有人认为比特币如同空中楼阁般毫无根基,认为它没有作为真正的商品的真实历史,因此它不可能成为一种货币。不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个新手还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你都必须向他提出两个关键的要点。首先,比特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它只是一个和某种创造性的支付网络相关联的会计单位。其次,这个支付网络以及比特币只有经历了真实的时间,在市场环境的检验下才能获得它的市场价值。
换句话说,一旦你解释清楚了那些令人炫目的技术特征,那么比特币事实上就和盐、黄金等其他每种货币的产生完全相同。人们发现这种支付体系是有用的,并且与之相关的会计单位(指比特币——译注)是便利的、可分隔的、可代偿的、耐久的以及稀缺的。
于是新的货币诞生了。这种货币拥有历史上一切货币的所有优良特征,此外它还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没有重量、不占损空间的支付网络,让全世界的人能够不依赖第三方的服务完成交易。
还有另一件事值得你关注。区块链不仅仅包含货币,同时还包含了所有的信息传递。这些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被保密、认证以及确保其完全的真实性。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依靠点对点网络完成的合同和交易。想象一下一个没有第三方平台的世界——包括人们所能想到的国家这个最危险的第三方机构——想象一下这个世界的特征,你会地彻底理解我们的未来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米塞斯知道了比特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但他同样也会洋溢着一股自豪的情感,因为他在100多年前创立的货币理论得到了确认,并且在21世纪重新焕发了生机。(全文完)
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进程——哈耶克
iOS端读者可直接扫下方二维码给
作者赞赏,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