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Daniel Forero)
有人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对于大众而言,信仰是永远无法受他人操控的。
比特币,这个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的虚拟货币,依靠信仰从一位叫中本聪的计算机“狂热分子”手中诞生,那一年是2009年。
至今这个中本聪到底是谁,或者说它的真实身份是不是那个所谓的日本人,是目前比特币史上最大的谜团。
中本聪已然成功消失,他将比特币开发维护任务交给一个叫加文・安德森的美国人。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后一直在硅谷担任软件工程师。
直到2010年底接手比特币开源代码的核心维护工作,一项纯义务却极为重要的工作。
有点类似长城志愿者,他们因为热爱而义务为历史古迹提供各种维护与修缮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只凭一腔热血。
随着比特币市值的不断扩增与复杂政治因素搅力,加文最终选择将所有代码维护工作分配给另外四位开发者,后来又逐渐加入新的团队,才形成了今天的比特币核心团队,即core团队。
作为金融界诞生的这个“怪胎”,比特币从降生起就注定不会太平。基于算法而在虚拟世界产生的一组数字或者代码组合,虽然可以与法定货币竞争。
但其自身的法定地位又该如何界定,才是最令人质疑的问题。但似乎这些并没有影响其市值冲上900亿美元的高峰,另一个百度的体量。
如今很多持有比特币的人都在关注下个月17号,可能出现的新比特币。由此带出一个新的关注点,中国一位比特币算法控制者——吴忌寒。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经济学与心理学双学位,现年31岁,逻辑思维缜密,擅长舆论导向。
大学毕业后曾从事风险投资分析工作,2011年接触到比特币,并倾其所有开始购买。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矿业公司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兼CEO。
为什么会有矿业公司,这是基于中本聪发布比特币时的原理。全球计算机网络每十分钟会产生50个比特币,每四年递减一半。
到今年,每十分钟产生12.5个比特币,一天就是1800个。比特大陆运用自己研发的挖矿芯片和挂机,一天可以挖540个比特币。
可想而知,按照目前市值计算,它一天产生多少美元——300万!
目前局面是,核心团队不想改变现有运算模式,分裂出新比特币。虽然旧的算法会因为越来越多的交易和购买数量而导致停顿,甚至数据遗失问题等一系列潜在崩溃的风险。
基于长远的去“集中化”目的,核心团队坚持认为不能因为少数矿业公司的交易需求而改变最初的源代码设计。
说白了,一个是想维护自己开发者的中立地位,不愿做出妥协。一个是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庞大利益面临无法继续维系的坚持。
两方主要代表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在此之前,已经分别在香港、纽约开过两场会议进行讨论。
虽然核心议题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后一次会议是在核心团队完全缺席的情况下召开的。
也就是说,代表主要矿业利益的比特币持有者们把核心团队彻底排除在外,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独立宣言”。
于是,可以看到,虚拟货币最终也是因为信仰无法操控而乱作一团。不由得让我想起物理学上的熵。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始终不能完全降为零。那些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浪费掉的、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就是熵。
如果转化过程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所有能量最终都会转化为熵。就像今天的比特币,因为利益无法被平衡,最终会分裂出另一种形式。
如果在没有它人干预的情况下,操控算法的主要矿业大佬们就可以独立出一个新比特币。而为了维护它的市场价值,他们会希望所有比特币都继续维持高值运转,且进一步实现交易、买卖的功能。
结果熵说明一切,在不施加外力的影响下,所有事物都永远向着更混乱的状态发展。
比特币正让投资者们体会这样的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