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沉浮录

诞生

2008 年 11 月 1 日,一个自称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讨论组的老鸟们从未听说过他,有关他的信息寥寥无几,隐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网上简介显示他在日本居住,电子邮箱地址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服务站点,万能的谷歌上也没有他名字的任何相关信息。显然,「中本聪」是个假名。不过即便中本可能已经成为谜团,他的发明解决了一个困扰密码学很多年的难题。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货币因其方便和难以追踪性,并能脱离政府和银行的监管,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上世纪 90 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s 的密码破译组织便致力于创建电子货币,但付出的努力没收到任何成效。同样在上世纪 90 年代早期,密码破译者 David Chaum 创建了一个匿名系统 Ecash「电子现金」,也失败了,部分原因是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各种电子货币尝试者不断涌现——比特金 Bit Gold、RPOW、B-Money……但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设计数字货币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重复支付问题。倘若数字货币仅仅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张、金属有形化的局限之处,那该怎么阻止大家像复制文本一样,轻易地复制粘贴,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呢?

传统解决方案是应用中央票据交换所,所有交易汇总成实时总账,这样,如果有人刚用掉一个电子货币,他就不能再重复使用了。实时总账让骗子无机可乘,但它还需要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

比特币用公开分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block chain」。用户乐于贡献 CPU 的运算能力,运行一个特殊的软件,做一名「矿工」,这会形成一个网络共同来维持所谓的「区块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的货币。

交易在这个网络上蔓延,运行这个软件的电脑争相破解不可逆的密码难题,这些难题包括好几个交易数据。第一个解决难题的「矿工」会得到 50 枚比特币奖励,相关交易区块会存入链上。

随着「矿工」数量增加,迷题的困难程度也随之提高,这使每个交易区块的比特币生产率维持在约 10 分钟一枚。此外,每达到 21 万个区块,奖励就减半,从 50 枚比特币减到 25 枚,再从 25 枚到 12.5 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到 2140 年,比特币将达到预定的 2100 万枚上限。

中本聪的论文于 2008 年发表,当时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的能力遭到各方质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本质上是大量印美钞刺激经济,金价上涨。

比特币不需要政治、金融保障,只依据中本聪的巧妙算法。比特币的公开总账看起来不仅使欺诈者无处藏身,凭借已决定的总发行量使比特币的供应在可控范围内,这保证了像无限印钱的中央银行、魏玛共和国似的通胀悲剧不会在比特币上演。

挖矿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成为挖到比特币的第一人——他从创世区块挖到 50 枚比特币。约一年左右时间,他的发明只局限在一小撮尝鲜者中。但渐渐地,比特币的名气超越了密码界这座孤岛,得到了之前研究数字货币「前辈」的赏识。戴伟 Wei Dai,B-Money 发明者,称它「具有划时代意义」;尼克·萨博 Nick Szabo,比特金发明者,称赞它「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哈尔·芬尼 Hal Finney,RPOW 幕后的杰出密码破译者,认为比特币有「改变世界的潜力」。

新英格兰编码员 Gavin Andresen 花 50 美元买入 10,000 枚比特币并创建了 Bitcoin Faucet 网站,毫无理由地向人们散发比特币,纯粹为了好玩;佛罗里达程序员 Laszlo Hanyecz,是第一个在真实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他花 10,000 比特币在「棒约翰」叫了两块匹萨外卖;马萨诸塞州一位叫 David Forster 的农民在卖羊驼毛袜时,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当他们不忙着挖矿时,便试图揭开中本聪的神秘身份。在一个比特币 IRC 聊天频道里,有人自负地认为 Satoshi 在日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则怀疑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盘」——三星 Samsung、东芝 TOSHIBA、中道 NAKAmichi、摩托罗拉 MOTO。甚至连他的国籍也受到质疑,因为他的英语太地道了,简直毫无瑕疵。

有人暗示,或许中本聪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未知目的神秘组织——谷歌的一个团队或是国家安全局。曾经做过比特币核心开发成员 Laszlo Hanyecz 说,「我和自称松本智的家伙通过几封邮件,总认为他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我大概每两周收到一次回复邮件,对方好像偶尔检查邮箱一样。比特币的设计非常棒,不像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中本聪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他在网上谈论的话题只限于源代码技术讨论。2010 年 12 月 5 日,在比特币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赠后,原本言谈简洁只聊业务的中本聪,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不,不要这样做。」他在比特币论坛里发帖说,「这个项目需要逐步成长,这样系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呼吁维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币,它还是一个萌芽阶段的小型测试社区。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只会毁了比特币。」

接下来,像他的神秘出现一样,中本聪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时间 2010 年 12 月 12 日 6 点 22 分,就在他发帖争辩给维基解密捐赠比特币七日以后,中本聪在论坛发了最后一个帖子,讲系统最新版本几个无关紧要的细节。此后他的电邮回复也越来越少,最后完全终止了。

同样曾是核心开发者的 Gavin Andresen 是少数几个和中本聪联系的人。2010 年 4 月 26 日,他告诉开发者,中本聪建议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淡化「神秘创始人」。最后,中本聪甚至连 Gavin Andresen 的邮件也不再回复了。

比特币拥趸对他的离开感到悲伤和不解。但不管怎样,他的发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Bruce Wagner 说,「比特币爱好者就像福音传播者,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魅力,这是一场巨大的运动,或者称之为一种宗教信仰也不为过。在论坛上,你会看到这种精神,与自我无关,大家都在为改良比特币而努力。」

增长

2010 年 7 月的一个清晨,50 岁的 Bruce Wagner 梳着与年龄不符的黑发,像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坐在自己位于曼哈顿的网络电视公司 OnlyOneTV 的办公室里。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成为比特币主要的布道者。他主持了 The Bitcoin Show 节目,采访比特币世界的知名人物,还负责一个比特币聚会团体,并打算举办首届比特币世界大会。Wagner 说自己被它给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兴奋剂,脑中全是比特币、比特币……他毫不掩饰对比特币的痴迷,认为比特币是既互联网后最激动人心的发明,预测比特币的未来时一脸兴奋:「我知道这不是股票,它会一直涨下去的」。

有一段时间,他是对的。2009 至 2010 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 年 4 月开始交易的半年时间,1 枚比特币的价值低于 14 美分,2010 年夏天比特币交易进入黄金期,由于供远小于需,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涨。至 2010 年 11 月初,比特币在 29 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 36 美分。2011 年 2 月,继续升值,与美元的兑换率达到 1:1,此后比特币稳定在 87 美分上下,也曾涨到过 1.06 美元。

比特币价格实现「爆炸」式增长,《福布斯》报道的「加密货币」是刺激因素之一。2011 年 4 月初到 5 月末,从 86 美分升至 8.89 美元。接着,在 6 月 1 日,一周内窜至三倍,达到 27 美元。整个比特王国市值约为 1.3 亿美元。一个自称 KnightMB 的田纳西州人,持有 371,000 枚比特币,价值超过 1000 万美元,是比特王国最富有的人。用 10,000 枚比特币买匹萨的 Laszlo Hanyecz 觉得没啥,「那些匹萨的确好吃」。

比特币获得了通常只有硅谷公司 IPO、苹果新品发布会时才有的关注。Jason Calacanis 在自己的网络脱口秀上,称之为「一次根本转变」和「近 20 年在科技商业史上见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风险投资家 Fred Wilson 认为互联网下一项大事件是「社会剧变」,他举了四个例子——维基解密、破解 PlayStation、阿拉伯之春、比特币。那个核心开发者 Gavin Andresen 接受 CIA 邀请来到弗吉尼亚州兰利总部,介绍比特币相关情况。瑞典海盗湾创始人 Rick Falkvinge 要把全部积蓄换成比特币……

比特币的未来看起来充满希望。能从 eBay 购买零件在布鲁克林阁楼组装一台热核反应堆的 Mark Suppes,把一台旧 ATM 机改装成用于现金兑换比特币的设备。从毒品到枪械都能买到的暗网上,「丝绸之路」支持比特币交易。一个年轻比特币使用者 The Real Plato 用视频博客记录了自驾车跨国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币。更有甚者,开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币,想收藏罕见的「创世区块」比特币到底价值几何。

危机

由于价格蹿升,挖矿变得越来越流行,竞争者也随之增多,效益开始减少。电脑配置的「军备竞赛」开始了,矿工纷纷为计算机寻找更先进的显卡。第一批挖矿者使用可能是现成的电脑,新一波矿工则购买配有高速 GPU 的廉价电脑,用吵闹的风扇制冷,24 小时开机挖矿。

就像之前淘金热潮一样,人们争相传颂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个名叫 Darrin 的「矿工」称一只熊闯进了他的车库,但谢天谢地没有毁坏他的设备。另一个「矿工」则据说因电费飙升,警察突袭了他的屋子,怀疑他在种大麻。

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中,灾难的种子开始孕育。比特币始于开源 P2P 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公共利益精神,也借鉴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但由于真实货币危在旦夕,比特币价值的戏剧性飙升带来了不同的反应,人们视比特币为投机商品。中本聪之前担心媒体的过度关注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今终于逐渐变成现实。美国参议员 Charles Schumer 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毒品管理局、司法部关闭「丝绸之路」,他称其为「我们所见过最明目张胆的网上贩毒行为」,并称比特币是网上洗钱的捷径。

与此同时,对中本聪的个人崇拜开始萌芽,一些人开始销售「I AM SATOSHI」的 T-Shirt。比特党要求将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命名为「聪」,还推出了中本聪的同人小说和漫画。有人推测他已经死了;一些则认为他的真实身份是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Julian Assange;更多的人认定他就是 Gavin Andresen;还有一些人认为,他是「老一辈」加密货币的倡导者 Hal Finney、Nick Szabo 或是戴伟 Wei Dai 中的一个;Nick Szabo 自己认为中本聪可能是 Hal Finney、戴伟 Wei Dai 中的一个;瑞士的社区活跃分子 Stefan Thomas,研究了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发的 500 多个帖子,据发帖时间绘制出分析图表,显示在格林威治时间早上 5 至 11 点之间中本聪很少发帖,周六日也是,由此可以断定中本聪这段时间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推测中本聪是英国人:他在创世区块编码用的报纸标题来自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他在论坛发的帖子和对编码的评论用的都是「optimize」「colour」这类的英式拼法。

即便是最纯洁的技术也不得不在肮脏的世界生存。比特币的编码和理念可能已经牢不可摧,但比特币本身——这个由独一无二数字组成的货币单位——必须储存在某处。默认是把比特币存在用户电脑的「电子钱包」里,当比特币不那么值钱,很容易挖到、并仅限于技术人员使用时,这也就足够了。而一旦它们开始变得值钱,一台 PC 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一些用户通过创建多重备份、加密、U 盘、不联网的「安全」电脑,云储存和保险柜等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比特币。但就算是一些有经验的比特币老鸟也会在保护上遇到麻烦。

Stefan Thomas 有三个比特币备份,但不小心删掉了两个,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个备份的密码,这使他损失了 7000 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 14 万美元。

大多数人存现金时首选银行,这是一个比特币使用者怀疑的机构。为此,一种针对这种新型货币的原始、无管制金融服务产业开始发展。不可靠的网上「存储服务」承诺保障客户的数字资产,支持把比特币兑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比特币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地将更多的比特币交给第三方托管,最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宣称这比联邦保险机构更安全。这些第三方机构大多是网站,大家互相不了解。 果不其然,随着比特币价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开始发生。

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划了一次攻击,目标是位于东京的 Mt.Gox 交易所,这个站掌控着全世界 90% 的比特币交易。于是 Mt.Gox 限制用户每天只能提取价值 1000 美元的比特币,当时约合 35 枚比特币。入侵 Mt.Gox 系统后,黑客进行了大规模抛售,把比特币兑换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机会大量提取其他用户的比特币。

事情发生后,市场力量一同阻止黑客的阴谋。比特币价值暴跌,但大批投机者抓住了这次甩卖机会,很快驱动价格回升,让那个黑客仅拿到 2000 枚比特币。Mt.Gox 停止交易一周并撤销了不合法交易,但损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币的价值再未回到过 17 美元以上。随后一个月内,智利交易所 TradeHill 异军突起,Mt.Gox 损失了 10% 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动摇了比特币社区的信心,并引发了一连串负面报道。

质疑

在大家眼里,比特币一夜间从未来货币变成了反乌托邦的笑话。两名爱尔兰网络分析专家论证说,比特币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能保证隐私:他们能找出那些向维基解密捐款人的蛛丝马迹。新晋的技术菜鸟,原本觉得比特币易于上手,但随后发现在获取、保存、使用比特币时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

有一段时间,购买比特币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 Paypal 购入网络游戏「Second Life」的虚拟货币,林登币,再通过交易林登币进入比特币的世界。由于媒体报道基调由先前的吹捧转为质疑,多数人也由兴奋转为愤恨。

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位于波兰的当时世界第三大交易所 Bitomat 意外地发现竟改写了整个比特币存储记录。安全研究人员发现针对比特币用户的病毒正在扩散:有些用来窃取用户现有全部比特币;另一些则抓肉鸡用来免费挖矿。老牌比特币存储服务站 MyBitcoin 关停,创始人 Tom Williams 跑路。纽约的比特币布道家 Bruce Wagner 将全部 25,000 枚比特币存在 MyBitcoin,他帮助指认过几个嫌疑人;但剧情反转,MyBitcoin 拥有者再度现身,称网站遭到黑客入侵,Bruce Wagner 成为反击目标,被起诉抵押诈骗,令他在社区名誉扫地。

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Jeff Garzik 表示,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觉得虚拟货币意味着可以相信网上随机遇到的人。在比特王国里,没有人比中本聪更值得信赖,但即便他创建的世界处在崩溃边缘,中本聪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币使用者开始怀疑他可能为中情局或美联储工作,还有人担心比特币是又一个庞氏骗局。只有信徒们还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中本聪,对他创建的系统。但毫无疑问的,偏执和明争暗斗背后的比特币几近绝望。

比特币信徒们最想问的是:为什么中本聪创建了这个世界却又抛弃了它? 即便中本聪已经抛弃了他的拥趸,他们也不打算让他的发明消亡。尽管比特币价值在不断下跌,他们仍在向这个脆弱的经济体注资。

人们厌倦了高电费,高热量和高噪音。Mt.Gox 转型为开发 POS 硬件,其他企业也开始做类似 PayPal 的线上商家服务。科罗拉多州的两个家伙推出比特币交易服务,提供「超过 1 百万个项目」。

比特币在暗网的应用也日渐成熟,「丝绸之路」成为交易集中地,像 Black Market Reloaded 等交易站点都汇集于此。

伦敦核心开发员 Amir Taaki 表示,可以说比特币遵循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分为技术萌芽期、膨胀高峰期、理想破灭低谷期、复苏期和生产稳定期。通过这一理论,比特币正在走出低谷期,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可靠代码的价值并放弃了投机心理。

但这种对比是不靠谱的。比特币的致命弱点,是它依赖于无监管、集中的交易和网络储存业务。事实上,大部分矿工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矿场里,理论上,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就可以劫持整个比特币网络。

除了比特币的信徒,对比特币的质疑日渐增多。诺贝经济学奖得主 Paul Krugman 称比特币的波动趋势是在鼓励囤积。前电子现金系统顾问和数字货币先驱 Stefan Brands 称比特币「聪明」,不愿对其穷追猛打,但他认为其基础结构就像「金字塔式传销」,最大的难题是信任问题,而信任是通过法律机制确立的,比特币没有任何支撑。

很好奇中本聪会怎么看待比特币的现状,但他再未发声。《纽约客》《快公司》杂志都曾对此展开调查但又都无疾而终。

模糊不清的线索指出,中本聪是一个受过传统训练的大学教师。中本聪的标记风格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 50 岁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 10 岁。白帽黑客 Dan Kaminsky 说,「我怀疑中本聪是一个金融机构小团队,我有这种感觉,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但连比特币信徒们也停止了对中本聪的「追逐」,写代码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码本身。就算有人窃取、欺骗,但代码就在那儿,真实地存在着。